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民间传说

民间传说

关键词:固镇,民间传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固镇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uzhen.ccoo.cn
  • 感谢 guzhe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03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固镇民间传说

一 地名传说
  汾洪江
  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,因坐落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。汾洪江发源于今河南开封东的上集贤村,向东南流入淮河(一说浍河)。沿江串联着18个湖泊,素称“一溜十八湖”,犹如一串晶莹璀灿的明珠,格外生辉。随着沦桑变迁,汾洪江逐渐沦为“平庸之辈”,就连《水经注》也没有关于它的记载。特别是一场连续七天七夜的黑风黑雨过后,濒临枯竭的汾洪江及众多湖泊,几乎被夷为平地。
  “十八湖”现已演变成以姓氏命名的村庄,自上而下依次是:棠湖、潘湖、林湖、路湖、夏湖、刘湖、魏湖、赵湖、王湖、田湖、任湖、陆湖、叶湖、苏湖、钱湖、李湖和陶湖(刘湖以下各湖在固镇县内)。西从瓦疃乡的路庙村,东到安圩乡的张巷村,约长20公里,宽20米的故道清晰可辨,而以林场西的瓦疃乡遗迹最多。此处江面宽阔,如一片汪洋,南岸的陈海子和单海子由此得名。往西有个陈秀圩子,时称陈渡口;与其隔江相望的航运码头,今称码头王家。再往西是路庙村,高于周围地势,当为江心洲。1942年,盘据湖沟集的日伪军强迫老百姓挖“封锁沟”时,在故道中曾挖出长约20米的木船,内有腐烂人骨1具,陶瓷锅灶1个,青色粗瓷碗4只和数枚二指半长的锈铁钉。一位65岁的老人说,他年轻时曾几次在大雾弥漫的早晨,看到数只帆船在汾洪江上逆流西行,10多分钟后即消失。固镇县耕地为典型的砂礓地,但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兴修水利时,故道上很少挖到砂礓;打机井时发现,凡位于故道上的井口,挖出的泥土均呈黑褐色,其中蚌壳残骸约占20%。
  有人认为汾洪江应为“粉红江”,说它的上游直通隋炀帝后宫,是众多妃嫔及宫女的脂粉水染成了粉红色,故名。其实隋都不在开封,而在西安。不过,这也从一个侧面形象地揭露了昏君杨广骄奢淫逸的罪恶。
  桃花埂
  武王死后,成王尚幼,善于占卜的周公代理朝政。他听说渭水南岸有个能掐会算的美貌少女桃花,欲娶其为妻,便于春暖花开之际,化装成道士遍游四乡寻找她。
  一天,周公寻找到蒙城,对一个卖柴的农夫说:“甭看你膀大腰圆,身材魁梧,到第三天午时必定死去!”农夫满以为体格强壮,就打赌说:“如果先生的话应验,我一定让家人供奉你为神仙;万一我不死就来砸你的算卦摊子!”周公满口答应。
  农夫继续赶路,一位妙龄女郎迎面走来说:“刚才那人会算,我却能破,我可以让你逢凶化吉。”接着,桃花就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。农夫回到家里,在堂屋当门挖了一个土坑,然后把门顶上,头朝南躺在坑里,又在头和脸上糊上小米饭。到第三天午后,农夫果然无恙。
  农夫气冲冲地去找周公,周公说:“我的话没能应验,肯定是有人帮助了你。请你告诉我,这人是谁?”纯朴的农夫想,这个道士真行,有人帮我也能算出来,于是打消了“算帐”的念头,道出了桃花帮他破灾的事。周公一本正经他说:“桃花不是凡人,而是妖女,我正要处治她!”
  周公带兵抓住桃花姑娘,厉声申斥道:“你妖言惑众,应处以死罪,但你如肯嫁给我,可免一死,还让你享受荣华富贵!”桃花桀骜不驯,理直气壮地反驳说:“你身居高位,见死不救,天理难容,我岂能嫁给你!”周公恼羞成怒,下令将桃花打入水牢。桃花说服狱卒,于夜深人静之际逃脱。
  翌日,桃花向东逃到“马鞍山”下的“桃花岭”上(今瓦疃乡单海村内)。眼看周公及追兵就要赶到,宁死不屈的桃花牙关一咬,紧闭双眼,纵身跳崖。由于华公老祖的及时搭救和超度,桃花安全着地,遂与民女们一起嬉戏玩耍。一会儿周公赶到,却分不出谁是桃花女,便以王命悬赏千金捉拿桃花(该地至今仍有“三月不娶桃花女”的旧俗)。桃花怕连累无辜,只好继续东逃。眼看又要被周公追上,桃花急中生智,解下红头绳往地下一抖,周公面前立刻出现一条“粉红江”(今称汾洪江),江水滔滔,波浪冲天。趁周公过江之际,桃花又向东跑了好远路程。眼看周公又要追上,桃花则向后吐了一口唾沫,周公面前顿时出现了一个湖泊(即今叫湖)。趁周公涉水的工夫,桃花跑到了连城,进了玄帝庙,立于上首,成了“神仙”;而周公持刀随后冲进庙里,仅立于下首,也成了“神仙”。
  连城的玄帝庙毁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中,而周公赶桃花所走的路至今尚存。从蒙城到连城的一段路。被后人称为“桃花埂”。今连城周姓视周公为祖先,有“不唱周公赶桃花”戏曲的俗说。
  (本传说流行范围较广,其“周公”形象与历史记载的不符,特此说明。)
  徐家大楼
  明朝时,濠城有个客商去南京做生意,结识了一位姓徐的朋友。商人返回时,徐氏托他捎封家信。客商问:“君家何处?”答曰:“濠城西北沱河边徐家大楼是也”。商人反问道:“彼处只有名为垓下的大土台,何来徐家大楼?”朋友嘱道:“晚上尽管去,自有我家在。”
  客商回到濠城,当晚走到垓下南约一里的石桥时,月光下却不见沱河与垓下,只见一片楼台殿阁,灯火辉煌,脚下土路也变成一条五彩路,直通正殿。客商仿佛做梦一般,飘然入内,呈上家书。主人阅后非常高兴,对商人以贵宾相待,临别时又送他一口袋黄豆。商人心里一怔:我家何缺此物?无奈盛情难却,只好手攥袋口,扛在肩上。他边走边将袋口稍微松开,任凭黄豆流洒。转眼间来到那座石桥,黄豆也已洒完,便持空口袋回家。
  翌日早晨,客商觉得头晚之事蹊跷,又拿起那只口袋细看了一番,谁知竟从里边掉下一粒闪闪发光的金豆子来。商人猛然醒悟:“徐家大楼”实是仙境,楼主乃是神仙,所赠“黄豆”实为金豆也!他急忙按原路返回寻找抛洒的金豆,可是一粒未见,就连徐家大楼也无影无踪,只有垓下土台依然默默地躺在河边。从此,那座石桥被称为洒金桥,垓下被称为徐家大楼。
  石门赵
  明朝时,浍河南岸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,其主在皇宫中专给御膳房担水。有一次,后宫突然失火,赵氏只身救出皇后,被皇帝封为驮龙侯,赏银数千两。后来,赵氏回家祭祖,雇车从灵璧大山运来条石,请来数十名工匠,在其庄东半里许的祖坟前砌成高约10丈的石门,又在两侧各雕一排石碑、石人、石马、石猴。后来庄名被称为石门赵,现为刘湖乡石门村所在地。
  兴隆集
  明朝末年,这里住着一家占地三亩多的穆姓大户,户主就是朝廷的选美御史穆怀孤。
  有一天,穆怀孤拿出温暖紫玉杯向严嵩敬酒。严嵩发现玉杯上刻有金马驹、玉罗汉,知是珍品,便问起此杯来历。穆怀孤在醉酒中透露乃外国所贡之宝,并说此杯盛酒,四季皆暖。严嵩听后立即奏本,控告穆氏欺君。皇帝大怒,下令将穆怀孤粉身碎骨并户灭九族。幸有仆人穆成顶替,使穆族幸有一人逃脱。后人据此编出传统剧目《穆成替死》。
  穆怀孤生前为装璜门面,曾在家乡兴建泰山庙。由于成群结伙的善男信女前往烧香拜佛,热闹非凡,后来逐渐兴起集市,称为兴隆集,现为杨庙乡兴隆村所在地。
  皇店马蹄井
  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,高宗皇帝由2000名御林军护驾第三次巡视江南。凤阳知府仿照宫殿式样于固镇东兴造行宫以迎驾。后来此处被称为皇殿,并误写为“皇店”,现为皇店乡所在地。该行宫喂养御马的地方陷得很深,并积了许多清水。事后人们在此开了一口井,叫马蹄井。井口形如马蹄,约有2平方米,水深约有半米,连泥带水也只有两米半深。不管是长年大旱还是阴雨连绵,它的水位始终不变。数九寒冬水气象一堵雾障;酷热盛夏,井水透凉甘甜。日本侵华时,此井被日军填平。后又重新修复,至今犹存。
  城隍庙岗子
  城隍在古代迷信中指主管某个城池的神,但固镇自唐咸亨三年(672)废县后,从未设过县治,也就没有建过城隍庙,为什么今县城西南部有个地方叫城隍庙岗子呢?
  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夏,高宗皇帝第三次巡视江南,路经固镇。事前曾拨专款山为官清正的灵璧知县白氏监修浍河固镇桥。当高宗经过此桥时,白县令拜托凤阳知府余荫国询问高宗对固镇桥的看法。因为高宗正忙于别事,随口应了一句:“回来再说。”谁知这句未置可否的话竟让贪官污吏钻了空子。他们对白县令造谣中伤,甚至把高宗的那句话篡改为“回来发落”。白县令象当头挨了一棒,不久在恐惧中悒郁而死。高宗从江南回来细看固镇桥,认为既美观,又坚固,于是传白县令,意欲嘉奖。新任县令慌了手脚,不惜重金买通使臣。使臣谎报说:“白县令暴病身亡。”高宗非常惋惜,下令将其厚葬,追封为“固镇城隍”,并在桥西北的高地上建造城隍庙供民众祭祀他。
  西方庵
  清朝嘉庆年间,固镇东曹家庄(今皇店乡徐新村曹庄)有个大财主徐楚林,家产万贯,良田千顷,有“百里田地都姓徐”之说法。
  徐楚林在其干爹、京城总督赫氏的庇护下,梦想过上皇帝那样的生活方式,打算在固镇老大街北端建造一座由前殿和后殿组成的金銮殿,并在院中修建新颖别致的西方桥、林荫道、假山、花园等景点。他在兴建宏伟壮观的前殿的同时,还在浍河南岸兴建居高临下的钓鱼台(今谷阳乡境内土台),以便设置水上关卡,盘剥往来商家,并在曹家庄前数十平方米的水塘上兴建名曰响场的水牢。
  就在前殿、钓鱼台、响场刚刚竣工之时,寿县有个状元孙家鼎得此消息,即奏本仁宗皇帝。赫总督速派人告诫干儿子:“你在固镇招兵买马,谋篡皇位,皇上大怒,要派钦差大人前往查处。”徐楚林大惊失色,随机停建后殿,改前殿为西方庵,大塑神像;改钓鱼台为凉亭、茶铺,为过往难民免费提供食宿条件;并拆除响场,放养莲藕。
  不久,钦差来到固镇,亲眼看见徐楚林建庙塑神、施舍济贫,并无孙状元所奏之事,便回京禀报皇上,说徐楚林乃积德行善之“大善人”,此事才得以了结。
  二 桥名传说
  固镇桥
  很早以前,有个赵石匠动意要请鲁班在浍河的越河上砌座大石桥,乡亲们纷纷捐款。鲁班从扬州来到固镇,首先勘察地质、水文,并画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,然后带领能工巧匠用10天的时间把石桥建成。鲁班手持神斧站立桥头,人们敲锣打鼓前往祝贺。这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:“这桥质量不好,恐怕擎不住我和我的小毛驴。”鲁班并不认识张果老,很生气他说:“请吧!”张果老让毛驴饮干了浍河水,又倒骑着毛驴走上石桥,桥身果然摇摇欲坠。鲁班速将神斧扔进桥洞支起桥顶,桥身稳如磐石。张果老刚过石桥,鲁班恍然大悟,忙上前施礼道:“不知果老仙师驾到,望乞海涵!”张果老哈哈大笑,扬长而去。事后,人们还在桥上发现了毛驴的蹄印。桥下永远保留着鲁班的神斧——金斧头,那些逮鱼摸虾的人在桥洞里有时还能摸到斧头的把柄。
  从此该桥名扬乡里,“固镇桥”则成为固镇的代称。
  许马桥
  很早以前,澥河只是一条浅浅的小河。冬春季节,以土坝沟通两岸。到了夏秋涨水时,人们只有坐船渡河,很不方便。
  澥河南岸,住着一个叫许桥的年轻人,母子两人以种地和摆渡为生。这年春天,许桥正在地里干活,忽听河里传来“救命”的呼喊声,他立刻奔过去,从水中救起一位年轻的姑娘,并背到家中。这姑娘是河北财主马老八的女儿马玉巧,从河南岸姨妈家回来,因土坝太滑,跌落水中。玉巧十分感激其母子的搭救之恩。次日临别时,从头上拔下银簪送给许桥,并叮嘱他前去求婚。
  第三天,许桥持银簪到了马家。马老八火冒三丈,令家人把许桥赶出去。马玉巧上前阻拦说:“女儿主意已定,非许桥不嫁。父亲若不答应,我就一头撞死在客厅里!”马老八眼睛一转,对许桥说:“你若能在澥河上修好一座桥就可完婚,否则就别想娶我女儿!”许桥把脚一跺说:“好吧,你等着!”
  从此,许桥天天都去怀远荆山推白炉石,村里年轻人都来帮忙。两年的功夫,石料已备齐。许桥请来许多石匠动工修桥,到次年春天,五孔石桥即将合拢。马老八气急败坏,于一个阴云密布的黑夜带着两个佣人前去挖毁桥基,接着大雨倾盆,河水暴涨,石桥顷刻倒塌。许桥悲痛欲绝,跳进急流。马玉巧听说许桥自尽,欲披麻戴孝到河边祭奠,反被马老八锁在屋里。她妈劝道:“乖孩子,你爹夜里扒桥是为你好……”马玉巧如梦惊醒,发疯似地冲出家门,与许桥母亲相依为命,不再回家。
  但许桥并没有死,他被打鱼人救起,并学会石匠手艺,挣了一些钱,2年后乘船回来了,决心再次建桥。小夫妻见面,悲喜交集。马老八闻听此事十分惭愧,也送来银子资助造桥。澥河大桥终于修好了,取名为“许马桥”,以纪念许桥和马玉巧忠贞不渝的爱情。
  一碑三孔桥
  清咸丰年间,翰林张氏陪同钦差从江南“阅边”回京时路经固镇,适逢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,平地一片汪洋。他们乘船从固镇驿向北到达溧涧铺,钦差长叹道:“水宽浪高,行人不便,你我不如奏请皇上,在此建造一座百余孔大桥,以利庶民。”作为灵璧县人的张翰林把眼珠一转,连声说:“好,好,好!”
  文宗皇帝果真准本,身为御师的张翰林被委任督工建桥。两个月后,张翰林估计洪水已退,便携带巨资来到溧涧铺,果然只见铺东的界沟(宿州与灵璧县的边界)里有水。张翰林在界沟上轻而易举地建起三孔石桥,并在桥西端竖立一块石碑,上刻“一碑三孔桥”,但却谎报是“一百三孔桥”。该桥实际花钱寥寥,其余大批银钱均被他贪污了,并在老家买下两百余顷田地。
  三 人物传说
  哪吒闹海
  浍河从固镇至澥河入浍口共有九道大湾,故俗名九湾河;入浍口的北岸是九湾渡。南岸是陈塘渡(渡口南1里处今有陈渡乡陈渡村),传为陈塘关所在地。在渡口不远的河中,有一深不可测的龙潭。很久以前,有人曾用4两丝线,加上18斤铁丝坠上一个秤铊也没打到底。潭面烟雾笼罩,终年不散;水色墨黑,再旱不涸,再冷不冻。因为潭底有一清泉直通东海。潭内宿有青、白二龙,每逢夏秋之际兴妖作怪,推波助澜,使洪水冲破堤岸,淹没良田,吞噬人畜。
  陈塘关镇守李靖第三子哪吒,出世于肉蛋,7岁时下河玩水,摆动布兜兜,顿时河水大作,惊动青、白二龙。二龙遂出水大战哪吒,败逃东海求援。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前来捉拿哪吒。哪吒手执项圈、手镯,取下布兜兜化作高墙,洪水始终漫不过高墙。龙王战不过哪吒,便带领青、白二龙逃回东海,老龙潭从此平安无事。百姓为了纪念李氏父子,在陈塘关东门外建起七进院落的大庙,塑有左手托起七级宝塔、右手按剑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,又在九湾集南兴建哪吒庙,塑有三头六臂的哪吒神像。哪吒横眉怒目,注视河心,时刻提防青、白二龙来犯,以保护平民百姓。
  伯牙访贤
  我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,因位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。汾洪江发源于河南开封东边的上集贤村,下游南岸有个下集贤村(今瓦疃乡陈海村),与上集贤村遥相呼应。
  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听说集贤村有位贤士,便千里迢迢来到此地。其实,他所要访求的贤士住在上集贤。伯牙思贤若渴,不顾旅途辛劳,立即从单海子前面的“马鞍山”下乘船而上。他平生最喜弹琴作曲。一路上抚琴吟诗,抒发思贤之深情。船靠上集贤村,正遇打柴的钟子期,二人相对而坐。伯牙沉思片刻,想象高山的姿态,抚琴弹曲。子期凝神静听,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化到优美的旋律之中。首段过后,子期不禁赞道:“妙!妙!仿佛气势雄伟的泰山一样!”伯牙不动声色,又想象江河的气势,继续弹琴。琴声刚止,子期连声叹道:“真象浩浩荡荡的江河啊!”伯牙惊喜万分,万万想不到这个打柴人竟然懂得他那志在高山和流水的音律,断定他就是日夜思慕的贤士,遂结为知音,并请他一道出仕晋国,辅佐明君。然而子期性情恬淡,鄙视功名利禄,夜里竟不辞而别,顺江而下。伯牙醒来不见子期,急忙驾船追赶。行至香山(今瓦疃乡十里村内)闻知子期暴病身亡,就万分悲痛地前往凭吊。他坐在子期遗体旁,无限深情地弹奏那首《高山流水》知音曲,意欲凭借幽雅的琴声,唤回亡友的魂灵。一会儿,子期微微地睁开了双眼。岂料,一位不知趣的老妇人恰在不远处小解,由于那污秽之气的熏扰,子期又倏地闭上了眼睛,终不复生。伯牙痛感今生今世再也难遇子期这样的知音了,于是摔碎琴弦,祭别亡友,乘船西行,不久郁闷而死,还葬香山。其墓至今尚存,每逢月黑凄凉、夜深人静之时,仿佛还能听到伯牙那幽雅的琴声。
  霸王别姬
  西汉初年,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大营,兵少食尽,夜里又听四面楚歌声。特别是韩信营中又传来“人心皆背楚,天下已属刘;韩信屯垓下,要斩霸王头”的歌声,更使霸王心惊肉跳。他夜不能寐,借酒浇愁,自觉大势已去,便对美人虞姬道:“我是必败定死无疑了。不过你长得特别漂亮,刘邦肯定不会杀你。”遂仰望苍天悲唱道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?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霸王一遍又一遍,越唱越悲痛,声泪俱下。虞姬为表明对夫君的忠贞,拔剑起舞和唱道:“汉兵已略地,四面楚歌声,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”遂自刎于霸王面前。霸王万万没有想到,虞姬会这样烈性轻生,赶忙去夺剑,可惜晚了,遂扑在虞姬身上大哭不止。此时他已无所牵挂,毅然包好虞姬尸首带在身旁,领着800将士夜渡沱河,向西北直扑刘邦大本营,遭到汉军拼命抵抗。他又转向正北突围到今灵璧东约10里的地方,因为行动不便,就把虞姬尸首让别人带着(后来此处出现的村庄叫霸离铺)。他又向东跑了五里地,不得已掩埋了虞姬的尸体(留下姬首)(这就是灵璧的虞姬墓)。接着又往东北跑了上百里,到了一条干河边,下马看姬首,姬首却深情地向他眨眨眼,他就跪对姬首嚎啕大哭,此处后起的村庄即为“哭活头”(这就是泗县的枯河头村)。然后折向正南,夜渡淮河,跑到今天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的东城,又被汉军重重包围,才依依不舍地掩埋了姬首(这就是定远的虞姬墓)。最后,霸王突围到乌江边,慨叹“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”,终因不悟而愧见江东父老,自刎身亡。
  王丁保借当
  隋朝时,谷阳县东南10余里的王岗(今连站乡王岗村),有个17岁的书生王丁保,王岗北边三里的张家湾(今连站乡王庵村张湾)有个16岁的张臣姐,自幼定下姑表“娃娃亲”。张臣姐眉清目秀,聪明伶俐,做得一手好针线。王丁保不理学业,却与同学赌博,欠下二两银子账。
  由于同学逼账,王丁保硬着头皮向张臣姐借钱。张臣姐包起几件衣服(内藏1只女绣花鞋、2两银子和800个铜钱),托堂姐张伦姐转递给王丁保,要他去当掉还账。王丁保接过包袱,不及细看,跑到县城当铺。正与武举人李某的打手李狗猜拳喝酒的老板马文彩解开包袱,再看王丁保那失魂落魄的模样,就一口咬定他是偷来的。专吃“查赃饭”的李狗便拳打脚踢将他拉到县衙大堂,诬告他偷了自己的财物。糊涂县官不由分说,将王丁保屈打成招,关进牢房。
  次日,张伦姐进城卖鸡蛋,得知王丁保遭难,急忙回告张臣姐。姐妹2人连忙赶到县城,在衙门前等了一夜,天刚亮拦住回家吃饭的老衙役李班头哭诉因由。李班头出于义愤和同情,带她们去击鼓喊冤。睡梦中的县官被惊醒,立即升堂断案。
  张臣姐叩头说:“求老爷开恩,莫要冤枉书生王丁保,衣物和银钱是奴家送他典当还账的,如若不信,可当面对质。”李班头也在旁边说好话,县官才令人将包袱拿来,说:“张臣姐,你背过脸去,先说说包袱皮是啥样的?再说里边包着啥东西?”张臣姐转过脸去把包袱皮及所包8件衣服、1只绣花鞋、1个钱搭和银钱的质地、颜色、尺寸、数量、重量和特征回答得一清二楚。县官验后完全对茬,面红耳赤他说:“言之有理,这纯属李狗诬告,待我奏报州府捉拿李狗问罪!你俩暂住本衙,明日释放王丁保与你们一起回家。”
  后人据此编成戏文《王丁保借当》,用泗州戏、坠子、安徽大鼓和淮北梆子演唱,流传至今。但没有哪个剧团敢到王岗和张家湾演这出戏,否则将受村民的怒骂和驱赶。
  清高宗在连城
  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夏,高宗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巡视时,骑马到达连城西门外一座圆孔砖桥上,只见碧水涟漪,荷叶葱绿,蜻蜒嬉戏,游鱼追逐,风景甚为幽雅,随即下马打坐。但桥下蛤蟆的鼓噪声却令人刺耳心烦。高宗自语道:“别叫了,烦死吾矣!”桥下顿时叫声消失,一片肃静(桥下的蛤蟆,从此只会咕嘟嘴,就是叫不出声)。
  高宗稍感平静,桥边水草丛中却飞来许多蚊子,高宗叹道:“此处若无蚊虫多好!”未等随从动手驱赶,蚊子就马上飞走了(桥上从此再也看不见蚊子)。
  高宗休息时需要喂马,凤阳知府余国荫命人抬来早就准备好的石槽。石槽雕琢精巧,长1.5米、宽0.6米、高0.2米,两端各有一个拴马的石孔。喂饱了马后,高宗继续南行。石槽留在原处,至今每逢倾盆大雨,哪怕是遍地汪洋,该石槽总是下不满。有人曾用这石槽喂牲口,牲口却很快死去,人们就说它是“神槽”。现在石槽仍放在路边,再贪心的人也不敢动用它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523012664 传真:15523012664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:4099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